小时候,我常常帮家里搂柴。那时乡村有一句俗话叫“烧在前,吃在后。”意思是没有烧柴是做不了饭的。所以,柴米油盐酱醋茶,柴是七开之首。取柴的种类很多,搂柴是其中的一种。搂柴,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别说是见过,就连听也没有听过。搂柴的筢是用无数根长短一致的8号铁丝,均匀地固定在一根长条木板下面的铁筢,它是父亲亲手制作而成。固定铁齿的长条木板并不是很直溜,木板上穿筢齿的孔是父亲用烧火的铁钩烫出来的;排列成长短一致的铁筢,筢高60厘米,宽80厘米;齿与齿的距离是3~4厘米,齿的下端全部弯成45度的小弯钩(主要用来抓搂地面上的柴草);木板中央固定一根略低于头的木柄,木柄下端系一根拉筢的绳套……搂柴时需要把绳套在肩膀上,木柄靠在后背上,右手向后握着木柄的下端(以掌握铁筢的方向和平衡)……

每年的深秋和初冬,各种杂草逐渐变得干枯脱落,这便是搂柴的最好季节。村西是广袤的大荒滩,地形平展宽阔,是搂柴的最佳境地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,我都会在这里搂柴。我拉着铁筢,来回穿梭在荒滩上,地面上发出“沙……”的声音,天空小鸟“叽叽喳喳”地叫,耳鼓响起“呼噜呼噜”的风声,犹如奏响一曲有旋律的歌声……

突然,“嘣!”的一声响,筢齿被地面上的石头挂住。绳索冷不丁地把我的肩膀拽住,一个趔趄差点摔倒……在搂柴过程中,这种拉筢“卡壳”的现象经常发生。调整一下心态再搂,在荒滩上转了一圈又一圈,搂了一筢又一筢。搂柴需要有耐心,不能心急,只有长时间地搂才能搂满一筢柴。将搂满的筢柴脱落在地上,犹如一块平展的软草垫。搂5~6筢柴才能重叠成一摞,7~8摞才能成为一个背柴!搂够一个背柴需要一个上午甚至是一天的时间。我背着高高大大的背柴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里总有一种胜利的喜悦!

那些年我搂柴,父亲和哥哥上山砍柴。母亲、姐姐和妹妹也没有闲着,她们要到不知有多远的地方去搂树叶、搂蒿草、捡玉米茬……

一次,我在搂柴时,搂到好多好多的毛钱……突然,被一股大风把钱都刮跑了,我拼命地追赶,急得大喊大叫……醒来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,还不由得笑出了声。